您的位置 > 首页 > >

医院蓝皮书:“去时空医疗”或将成为未来智慧医院的发展趋势之一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强国号

2022年12月26日,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发布了《中国智慧医院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2020年以来反复不断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大了线上问诊的需求,刺激了互联网医疗与远程医疗的发展。“去时空医疗”可能会成为未来智慧医院的发展趋势之一。所谓“去时空医疗”,包含医生与患者可以同时同空、同时不同空、不同时同空以及不同时不同空进行诊疗的四个应用场景(见表3)。同时间和同空间不再是诊疗服务的必要条件。A区同时同空即医生与病人面对面进行问诊。1999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该法规要求医生与病人必须面对面诊疗和检查,互联网医疗是否符合面对面诊查引发歧义。



B区是同时不同空即远程医疗,包含远程会诊、互联网医疗。本报告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至今为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2014年广东省卫计委批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这是当时全国第一家有政府背书的互联网医院。它主要的功能定位是针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和出院的复诊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第二个阶段是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乌镇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肯定和赞赏了网上医院的作用,并对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表示支持。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医疗卫生在线的新模式,并对移动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服务、医疗数据共享和医疗大数据平台等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强调“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第三方机构成立信息共享平台”。随后全国各地陆续涌现“互联网+”医疗机构。第三个阶段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网上问诊需求激增使互联网医院数量增多。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全国互联网医院在2018年12月时只有100多家,到2020年12月已发展至1100余家,2021年增至1600多家。截至2021年12月广东省互联网医院已达到251家。


C区是同空不同时的慢病管理,慢病病人定期收集PGHD(Patient Generated Health Data,病人自我收集的健康数据),通过互联网医院定期传送给相关医生,并定期到医院复诊。三个“定期”的时间段是不一样的,所以是“不同时”。但要到医院去复诊,所以是“同空”。


D区是不同时不同空,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以留言的形式给医生提供自己的患病信息,比如症状自我描述、患部照片和视频、PGHD资料、第三方检查检验结果等,而医生则在另一个时间利用上班时间或者碎片时间进行基于网上信息的医学判断和处置建议。


“去时空医疗”的发展需要HIT(Hosp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医院智慧技术)的支撑,大数据、互联互通、人工智能,这三者相辅相成是“去时空医疗”的关键。病人记录的产生与数据的互联互通便是很好的例子。HIT的病情记录分为三种。一是电子病历(EMR),即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包含首页、病程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二是电子健康档案(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是人们在健康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备查价值的电子化历史记录,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之中、面向个人提供服务、具有安全保密性能的终身个人健康档案。三是病人自我收集的健康数据(PGHD),指有助于解决健康问题的,由患者及其指定人员通过POCT以及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可自我测量工具等创造、记录、收集的健康医疗数据。如何有效地将病人记录的这些大数据进行互联互通,也是“去时空医疗”需要突破的一个技术问题。在未来,EMR、EHR、PGHD都将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是可以存储在云端且随时被调用的。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这类包含了主诉和症状描述的数据都能完成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的存储。病人根据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查找到自己唯一的、历史的和最新的健康数据(包括EMR、EHR、PGHD)。



《医院蓝皮书:中国智慧医院发展报告(2022)》